上海是初心之地光荣之城龚正把让人民宜
2022/9/24 来源:不详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569.html
年4月22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围绕“初心始发地,再创新奇迹”主题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龚正:上海是初心之地、光荣之城
我们要着重在四个方面聚力突破
龚正表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百年来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历史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在上海得到了充分体现、生动演绎、精彩阐释。在党的领导下,昔日租界林立、列强横行、民生凋敝的旧上海,脱胎换骨,生机勃发,正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大踏步迈向未来。
党中央一直对上海赋予重任、寄予厚望。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亲临上海,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上海发展指明时代坐标、前进方向、战略重点。全市人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锐意改革开放,矢志创新发展,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经过接续努力,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
第一,今天的上海,经济发达、实力雄厚。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7万亿元,总量规模跻身全球城市第六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发展指数排名世界第三,口岸贸易总额达到8.75万亿元、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万标准箱、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
第二,今天的上海,创新踊跃、活力迸发。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家、外资研发中心家、国家级研发机构85家,设立各类众创空间超过家,建成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体细胞克隆猴、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等一批全球首创成果都诞生在上海,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也凝聚了大量的上海的科技智慧。
第三,今天的上海,人文荟萃、近悦远来。江南文化传承积淀,海派文化独树一帜,百年党史更是孕育了上海丰厚的红色文化,淬炼了上海独特的精神品格。“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造就了上海英才汇聚的生动局面。全市现有高校63所,在校大学生76万人,“两院”院士人,在沪就业外国人超过28万人,上海连续8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第四,今天的上海,民生殷实、幸福和谐。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万元。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就业、社保、住房、养老、托育、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67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市民交通出行更加便捷,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跃居全球城市首位。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上海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安定有序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
第五,今天的上海,蓝天碧水、生态宜居。全社会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18年保持在3%左右。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人均绿化面积增加到8.5平方米,从过去的“一双鞋”扩大到现在的“一间房”,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在上海越来越多。
饮水思源。上海这些年的发展进步,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掌舵领航,靠的是党中央英明决策,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凝聚着上海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抚今追昔。上海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加坚定了全市人民永远跟党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回望百年奋斗路,上海是初心之地、光荣之城;昂首阔步再出发,更要始终不渝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百年党史锤炼坚定信仰、凝聚强大力量,以排头兵的姿态、先行者的担当,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时期,上海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力争到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我们要着重在四个方面聚力突破。
一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聚力突破。坚定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走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全力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确保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
二是在强化核心功能上聚力突破。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着力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是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上聚力突破。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完善以“五型经济”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格局,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四是在建设人民城市上聚力突破。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努力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愿景,就是这座人民的城市,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上海,“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这是期许,更是号令。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奋发有为,奋勇争先,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上海“十四五”将在哪些重点领域发力?
龚正:加快构建“四个格局”,继续增强“四个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上海“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在新发展格局中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请问具体是怎么布局的?将在哪些重点领域进行发力?谢谢
龚正:
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定位,就是刚刚讲的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所谓中心节点,主要是赋能,助力我国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国民经济循环更加顺畅。所谓战略链接最主要的就是能量交换,我们要做到“四个链接”,也就是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和规则链接,进一步巩固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地位,成为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引进来的前沿阵地。总的布局就是加快构建“四个格局”。
一是构建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海要发挥龙头作用,我们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强化制度创新,深化区域合作,做好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两篇大文章,推动长三角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
二是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中心辐射”是提升主城区的服务能级和辐射能量;“两翼齐飞”就是充分发挥上海东西两翼,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发枢纽等作用;“新城发力”就是要把嘉定、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南北转型”就是推动南北两端的宝山和金山功能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升级。其中“新城发力”是重中之重,我们将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来打造,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
三是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重点是大力发展“五型经济”,也就是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五型”经济代表上海都市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上海经济的长板和优势所在。
四是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城乡、郊区、乡村是上海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没有郊区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上海城市的整个现代化。我们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资金、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为此将继续增强“四个力”:
一是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打造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加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构筑全球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二是向扩大内需要潜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推动投资提效增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退税免税经济和品牌经济。
三是向改革开放要活力。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四是向数字化转型要爆发力。重点是三个“数字化”,也就是以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以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以治理数字化优化新环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上海如何自我定位?
龚正说了这三句话
日本共同社:
上海过去是共产党的摇篮,现在是中国金融经济的重点,将来的定位如何?上海自己的定位如何?谢谢。
龚正:
我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面向未来,上海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句话已经写入了上海“十四五”规划。这句话实际上有三层或者三个方面的重要含义。
首先,上海是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前面开场的时候我讲到,我们要建设“五个人人”的城市,就是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实现人民城市的美好愿景。
第二,上海是一座功能强劲的城市。也就是要在强化“四大功能”方面,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策源的功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的功能、强化开放门户枢纽的功能上下更大功夫,深化上海“五个中心”,持续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第三,上海是一座精神品格彰显的城市。上海有16字的城市精神,也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大气谦和、开明睿智”,同时我们还有6个字的城市品格,“开放、创新、包容”,我们将持续进行推进、实践、实施。
龚正: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南方都市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曾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请问在“十四五”期间,上海将采取哪些措施让人民城市建设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谢谢。
龚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考察上海时鲜明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所以建设人民城市,上海要坚决走在前列,努力当好示范。“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全面落实总书记的嘱托,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不断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点在三个方面聚焦聚力:
一是惠民生。扭住“老小旧远”等突出问题,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的安全网,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去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为期三年的16项民心工程,都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包括旧区改造、停车综合治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等,我们计划三年之内要全部完成。按照三年16项民心工程,我们每年都排出一批民生实事,今年有10个方面、安排了30项民生实事。比如旧区改造,原来的目标是“十四五”末期,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的改造,现在根据大家的需求,这方面的需求很强烈,要大大提前。我们创新方式方法,成立了城市更新中心,我们由市国资、地产集团全程牵头参与,把最好资源注入相关企业、相关平台,原来资金是区级统筹,现在全市统筹平衡。去年计划改造55万平米,经过努力完成了75.3万平米,现在还剩下多万平米。我们今年安排计划完成70万平米,明年再完成41万平米。同时,我们每年在民生实事、嵌入式养老等等,为老服务中心排出一系列的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二是强治理。首要任务是守牢安全底线,基础工作就是强化基层建设,重要突破口是智能化,我们要继续下绣花般的功夫,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继续牵住智能化这个“牛鼻子”。对上海来讲就是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已经搞了三年,从无到有,现在已经是上海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到去年底,平台接入的服务事项达到个,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实名用户达到万人。下一步,继续拓展服务,再造流程、数据赋能,依托“一网通办,积极打造政务服务最优、营商环境最好的营商环境服务型城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我们目标定位是“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基本架构就是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就是在市、区、街镇三级都成立了城运中心和信息平台,三级平台本身也是三级应用,再加上网格和社区形成五级应用,价值取向是“应用为要、管用为王”,努力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三是优环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大气、水、土壤和垃圾等综合治理,加快实施一批生态惠民工程,让上海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比如上海实施的“一江一河”,现在黄浦江两岸45公里的岸线公共空间已经全部贯通开放,苏州河中心城区的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去年底基本贯通,成为群众休闲健身、娱乐观光的“生活秀带”。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提升“一江一河”沿岸地区的功能提升,打造世界级的滨水区,把更多的“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秀带”。还有一个就是公园绿地,因为上海地少人多,我们“十四五”还是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千座公园计划”。上海目前有多座公园,我们“十四五”任务还很重,但是我们坚定不移推进,要再建多座公园,人均绿地面积在目前8.5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1平方米多,基本实现出门5-10分钟有绿,骑车15分钟有景,车行30分钟有大型公园。我就先介绍这么多,谢谢。
龚正: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欢迎大家到上海来!
澎湃新闻记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数字化发展,去年年底,上海已经出台了相关意见,请问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上海有哪些优势以及面临哪些挑战?接下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又将出台哪些重大政策?谢谢。
龚正: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对上海来讲,我们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次整体性转变、一种全方位赋能、一次革命性重塑。
上海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什么,我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上海具有全国最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上海目前已经率先成为5G和固定宽带“双千兆”第一城,去年我们还获得我国首个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二是上海有海量的价值数据。上海作为一座常住人口接近2万、实有人口超过万,经济总量全国第一的超大型城市,数字流量不仅丰沛,而且高质。
三是上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上海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交通、旅游景区、楼宇场馆等,比如上海地铁,目前轨道交通已经达多公里,世界第一。我们今年还要完工61公里,明年达到多公里,每天有多万人在地下乘坐地铁。上海也是全球城市当中高楼大厦最多的,有各种应用场景。上海也是电梯最多的,有26万多部电梯,所有这些应用场景对数字化转型都十分重要,一应俱全。
四是扎实的科技和产业基础。我们拥有一大批大科学设施,在全国也是数量最多的,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脑智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五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数字化转型,人才是关键,5G研发人才现在占全国的半壁江山,50%以上的5G研发人才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芯片产业占全国的四成,人工智能领域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创新药人才占全国20%以上。这五个优势、五个基础是比较扎实的。
你问到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还有一些自身的短板比较明显。现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重项目建设,轻系统业务协同,各条线的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数据还存在着相对独立,成为“数据烟囱”,共建共享还有一大段路要走,跨条线、跨层级之间缺乏业务协同。另外,在数据安全、数字鸿沟方面,尤其是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克服方面存在很多难点。二是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现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都在紧锣密鼓布局数字化转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所以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必须努力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下一步措施,主要是围绕数字化转型,集中开展大调研,尽快建立健全“1+3+X”的政策体系。你刚才提到我们已经在去年年底出台了《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这就是抓总的“1”。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3”是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分别出台这三个数字化的三年行动计划。
经济数字化,我们要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的数字化,传统产业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数字要产业化,做大做强,“化”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
生活数字化,主要以市民的急难愁盼、改善生活品质领域为抓手,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同时,我们要努力提高智能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比如现在很多老年人健康码不会用,或者不会用智能手机,下一步不需要刷智能手机,只要刷一下身份证数据就联通了,老年人只要带身份证就可以解决了,包括去一些需要健康码的场馆,刷一下身份证,下一步甚至刷脸都可以解决问题了,要填补数字鸿沟,不能让老年人被数字化边缘化。
治理数字化,重点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这两张网继续提质增效。
“X”就是制定若干行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今年开始要陆续把整个政策体系打造完成。同时推进过程中,我们将对各领域各行业高频急难问题和一些长期性、制度性的瓶颈,研究出台针对性政策。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最后,我们三位非常感谢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向大家介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和建党周年庆祝活动相关的情况,再次感谢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们对上海的关心、支持和宣传。
今天时间有限,可能大家还有很多问题要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总书记也讲“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借此机会,我也诚挚邀请大家多来上海走一走、看一看,深入了解上海改革开放创新的生动实践,同时感受黄浦江两岸物阜民丰、流光溢彩的动人情景,品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丰硕成果。欢迎大家到上海来,谢谢大家。
长三角一体化有何新举措?
陈寅:聚焦三个重点区域
中国日报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的推进落实有不少亮点,比如我们看到的临港新片区和一体化示范区等等,还有最近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请问相关的进展具体怎么样?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新举措?谢谢。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上海要积极主动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做好对内对外开放两篇大文章,聚焦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三个重点区域,努力探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路径。
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家出台了建设总体方案,上海在年8月20日正式挂牌,到现在正好20个月。《总体方案》当中明确78项任务,目前将近90%的任务已经落地。到目前新片区的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展现了显示度,主要体现在“三个一批”:一是一批重大的制度创新相继推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区域封关验收,市区两级项事权集中授权给新片区管委会。二是一批重大项目密集落地,到目前已经累计签约将近个项目,总投资将近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项目都是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这些重点领域。三是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其中包括18个社会民生的项目也在建设。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重要”为统领,坚持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创新力度不减,形成更有显示度、更有影响力的实际成效。
第二个重点区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个区域是跨越了上海、江苏、浙江三个行政区,去年我们已经形成了覆盖示范区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了32项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的成果,这些成果目前在其他地区进行复制推广。同时我们在去年推进了60个重点、亮点项目,实现了良好开局。下一步,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等八个方面深化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第三个重点区域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个区域的总体建设方案今年2月24日经过国务院批复并印发实施。在总体方案中确定了“一核两带”的功能布局。“一核”:虹桥中央国际商务区,区域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包括虹桥交通枢纽、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其周边的商务区、产业区和居住生活区。“两带”:南北两带联动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相关地区,覆盖区域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在上海有2平方公里。接下来,要按照国家批复和总体方案的要求和苏浙皖三省,重点围绕“四个着力”下功夫:着力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高端资源配置的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谢谢。
陈寅:上海将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
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上海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在碳金融尤其是在衍生品方面会有什么新探索?您如何看推动碳中和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能源领域的金融风险?上海会否有一些方案来对应?如何平衡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谢谢。
陈寅: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上海坚持主动调、加快转、大力建。主动调,上海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从原来传统的工业城市,通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就是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70%。同时,也不断加强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包括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加快转,就是加快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低碳环保。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原有的技术更新升级换代,同时切实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上海一直高度重视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在碳金融领域作了很多探索,也开展了很多创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一批首单产品成功落地,首单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首单绿色四证专项债券、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等都是在上海发行,一批重点平台也相继在上海落户,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也落户上海。
接下来,要把碳金融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做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推进碳金融业务创新,积极探索碳金融的现货、远期等产品,支持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碳信托等金融创新。二是着力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三是着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密切跟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