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这所学校把媒介素养课当成催化剂,

2023/3/30 来源:不详

北京什么医院皮肤病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双减”政策出台后,上海各区各校都在不断探索课后服务的新模式。如何助学生利用好课后服务的这段时间提高综合素养,同时更有效地贯彻“双减”政策的精神?嘉定区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时,积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做到“三个全覆盖”,即公民办学校全覆盖、愿留学生全覆盖、工作全覆盖。近日,主题为“减负担、触媒介、‘嘉’品效”的研讨会在嘉定区华亭学校举行,吸引了众多校长、教师及学生前来交流讨论。

会上,嘉定区华亭学校校长周春艳表示,如果没有校园文化引领、校园精神支撑、课程补充,将课后服务硬生生地嫁接到学校原先的课表之上,那就会成为学生和老师不愿意承担的“负担”。在周春艳看来,课后服务的推行给了学校时间的延伸、空间的拓展这些物理量的变化,这给学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就看怎么添加催化剂,让它发生化学变化。”基于此,华亭学校开设和引进了相关高质量课程,特别是两年前,学校引进的“学生媒介素养”课程,深受师生们欢迎。

据周春艳介绍,两年前,学校邀请东方卫视主播于飞为老师们作暑期培训,旨在提高教师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周春艳当时想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媒介素养对于学生们而言也十分重要,尤其能够提升学生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辨能力,同时拓宽他们的视野。基于这样的想法,华亭学校引进了由于飞及其团队开发的“学生媒介素养”课程,由于飞录制“四史教育”“大国崛起”“国际关系”“行业热点”等近50期视频,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向全体师生播放;而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们也会挑选这些视频中的热点新闻展开探讨,开设《新闻课堂》课程;如果有学生想和老师有更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他们还可以加入“讲中国故事”等社团,继续就这些热点话题及其延展性问题进行探讨。

“尽管我们学校有近80%的随迁子女,但老师们惊讶地发现,学生们对于《新闻课堂》的课程形式以及课程内容,都有着非常强的接受程度。在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学习后,学生们无论是创新意识、思辨能力、知识面还是对国家的认同感,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周春艳强调,原来农村孩子并不是不关心时事新闻,而是他们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一旦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们的潜能就被迅速激发出来了,他们对于这些信息的接受程度更高,也使得特色课堂更好地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华亭学校的学生们不仅对社会新闻、时事热点感兴趣,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校园新闻也有着很强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