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民生短板,促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
2023/10/2 来源:不详“原来异地看病,要先把医保卡备案才能使用,跑来跑去非常麻烦,现在能直接自助刷卡了,报销比例也没有区别,真的是太方便了!”
图说:7月1日通车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陈梦泽摄
8月20日,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免备案就医试点正式启动。来自上海青浦的赵梅医院的自助机上轻轻一划,就用青浦市民卡完成了异地免备案门诊刷卡。同一天,嘉善人医院青浦分院就医时,也体验到了同样的便利。
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长三角一体化按下了“快进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正不断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这其中,民生领域的一体化创新,让老百姓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长三角三省一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奋力向前。
生命至上,筑起抗疫共同防线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平安,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今年春天延续至今的抗疫之战,就是最好的例证。
“车牌号:沪EL,发证日期:年2月16日……”今年疫情期间,吴江一家包装企业的司机上官土明的车窗前,始终摆放着一张醒目的货车通勤证。这是吴江汾湖高新区颁发的首张货车通勤证书。正是这张证,让家住上海青浦的上官土明在沪苏两地往来无阻。
“疫情严峻时期,‘一体化’解决了大难题。”据太仓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太仓与上海市嘉定、普陀和宝山3区签订协议,两地企业在仔细核对人员信息和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形成员工“白名单”,建立疫情防控举措互认机制,提高省际道口管控及通行效率。在通勤互认的基础上,还开通了就医人员绿色通道。
疫情期间,上海市牵头先后组织召开长三角主要领导专题视频会议,研究建立工作机制和协同事项,迅速筑起联防联控共同防线,实现确诊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信息互通,健康观察解除告知单互认,并探索使用健康码。在防疫物资的筹措上,彼此互济互帮,诊疗方案亦相互共享。
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上海国际智库咨询沙龙上,毕马威中国董事合伙人杨洁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市民,对长三角联合抗疫的感受和细节。“比如健康码的互认,上海是随申码,江苏是苏康码,浙江叫健康码,安徽叫安康码。但通过后台数据交换体系,就可以实现一枚绿码通行长三角,真的是非常高效。”
后疫情时代,随着入境航班的逐渐恢复,入境人员数量不断攀升,但却始终在长三角区域安全畅通地完成封闭式转运。其中,上海作为国内接收入境航班最多的城市之一,几乎每天都有来自美国、欧洲、日韩乃至全球各地的入境人员在浦东国际机场落地。
舟车劳顿、经过严格防疫的入境人员中,有许多苏浙皖居民,他们在上海通过层层排摸查验后,符合条件的,都由各地派驻机场的工作人员封闭式转运,安全而便捷。这样的无缝衔接,也为长三角恢复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共服务,共享更多资源便利
“今天一早我还在跟同事讨论,什么时候异地社保能互通就好了,结果就收到了长三角公积金一体化的消息!说不定有一天,我的户口也能在上海、杭州买房了!”
8月20日上午,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会上传出的消息让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嘉兴人刘帆很兴奋。
事实上,今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民生利好不断显现。目前,示范区执委会已经梳理出了《示范区公共基本服务项目清单》,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教育、文旅等共30项内容,让老百姓同等享受公共服务项目。
今年6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公安部门共同签署了10个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合作项目,推动更多群众办事事项在长三角地区“全域通办”“一网通办”“掌上可办”。特别是跨省户口网上迁移的推出,长三角地区群众只需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即可,无需再到迁出地办理迁出手续,有效解决了以往群众“两地跑、多次跑”的困局。据估算,长三角地区将有近数十万群众受益。
今年6月3日,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一场联通上海和嘉善的“云诊疗”正在进行。医院专家正在对一位嘉善3岁男孩的病情进行会诊。患者家属娄翀霄告诉记者:“原本就考虑是不是去上海更放心,结果今天正好碰上要远程会诊,真的是水到渠成。我觉得这个很值得推广。”
医疗和教育历来备受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