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民间传说与地名举隅

2023/1/26 来源:不详

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0/9296744.html
                            

嘉定民间传说与地名举隅

嘉定南襟吴淞江、北倚浏河,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在享受饮水、灌溉以及航运等便利之余,也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巨大考验。万历《嘉定县志水利考》记载:“岁至夏秋之间,不幸遇飓风霪雨,挟潮而上,漂没人民庐舍,倏忽皆尽,故至其时,莫不惴惴然,如寇至”。因此,对于当地的官府和民间而言,治理水患是头等大事,若能兴修水利工程,不仅能够顺利化解水患,还将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从某个角度来说,在嘉定的地方史之中,治水的历史必定占据一定篇幅。水患所造成的危害以及修建水利的史事不仅见载于官府主导的文献(如方志)之中,还通过百姓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形成独特的历史记忆,而地名正是传承这一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嘉定地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版)书内《第九篇地名艺文》收录了多则与当地地名有关的民间传说。如果能够结合民间传说解析地名形成的历史过程,必定有助于我们深化相关的认识。

《嘉定地名志》收录了一则关于“鸡鸣塘”的传说,故事内容为:嘉定西部有条河流称鸡鸣塘。相传有一次刘备攻打东吴孙权,因运 粮不便,诸葛亮命令关公负责开通一条水路,限期必须在天亮鸡叫之时完成。关云长接令后,立即命令全 将士拚命开挖。可是,时间紧,任务重,眼看到鸡叫之时无法完成任务。关公急得拖着大刀在地上走。可说来奇怪,刀所拖到之处,就出现了河。关公高兴万分,拖着大刀拚命跑,到鸡叫之时,河刚好完成。因河在鸡叫时完成,故取名“鸡鸣塘”。由于开河仓促,只是用刀拖过,所以时常淤塞。从前不知疏浚过多少次,仅解放后就疏浚过5次。

作为一则民间传说,我们不必拘泥于该故事的真实性,而是应该通过故事内容解析隐藏在其背后的历史信息。“鸡鸣塘”时常淤塞,需要持续进行疏浚,这本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但在这一则故事内却意外地与关羽联系起来。河流淤塞,却将其归因于关羽开河时间仓促。而关羽开河的工具,正是其标志性武器大刀,极具想象力。作为我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民间信仰,对于关羽的崇拜遍布全国各地,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地名文化之中,这一现象屡见不鲜。而在本则故事中,关羽被附会为开辟“鸡鸣塘”的主角,承载着当地百姓治理此河的历史记忆。以笔者浅见,该传说是一个具有深刻意味的隐喻。它既符合嘉定作为江南水乡的自然特征,凸显了江南水乡对于治理水患的迫切愿望,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羽形象的在地化演变。

虞姬墩路

《嘉定地名志》还收录了“虞姬墩”“海瑞疏浚吴淞江”两则地名传说。所谓“虞姬墩”在江桥镇幸福村的吴淞江边。相传,虞姬自刎以后,有楚兵将虞姬衣冠埋在吴淞江边,楚兵后人不断加高封土,成为一座土墩。明人将其命名为“虞姬墩”,并在西面建了一座虞姬娘娘庙,成为护佑吴淞江来往船只航行的神灵。

“海瑞疏浚吴淞江”传说。每年八月十六日前后,吴淞江泛滥成灾,淹没庄稼。人们认为江潮泛滥是楚霸王作恶,就称为“霸王潮”。明朝隆庆年初, 渡大街小巷有两句童谣:“要开吴淞江,须等海龙王。”相传,海瑞隆庆三年()出任应天巡抚。当年十二月,海瑞离开南京出巡,路过 渡时,见江水流沙渐高,水势渐减,水道淤塞,遂生根治理地方水患之意。

次年,海瑞亲临河堤指挥治水,把原河道改建为七十二个弯道。在上海近郊各县,建造七十二座庙宇,供奉西汉开国将相,如:双庙渡供萧何、陈平;渡船浜宋王庙供曹参; 渡天仙庙供张良等等。还在周家桥筑虞姬墩,墩高六、七丈,上建虞姬庙,以祈镇住“霸王潮”。历时二月不到,二月二十九日疏浚吴淞江告成。从此,海潮平息,不再泛滥成灾,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而百姓无不感念海瑞之恩德,还在 渡西南的朱市浦畔,建造了一座“海忠介公祠”,后人称此祠为“海爷庙”。

上述三则地名传说,虽杂糅了不少历史掌故,却不能将其完全作为真实的历史看待。我们不难发现,上述地名的产生及地方传说的形成,与该地的易受水患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滔天的水患给当地人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又与水患斗争的过程共同形成了特殊的历史记忆。当地民众将这段历史记忆与熟悉的地方景观以及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或人物)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极具生命力的地名传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诸地名和地方传说之中,一定保存了嘉定人对于治水的古老历史记忆,其内容仍然反映出地方社会对于治水之迫切,以及希望免遭水患的美好愿景。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民间传说的流传过程中,民间传说流行进而促成与之相关的文化景观(如虞姬庙)的兴建,成为承载这段历史记忆的纪念物。而这类文化景观一旦建成之后,又作为推动了民间传说及其相关地名的传播和传承,至今上海嘉定区还有一条名为“虞姬墩路”的街道,长宁区仍存虞姬庙(现名法虞寺),当地还甚至还有一座“虞姬墩码头”。总之,嘉定民间的传说源远流长,还有更多的地名与故事等待后人的发掘。虽不能将传说故事视为信史,但仍可作为我们了解隐藏在地名背后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途径。参考文献

《嘉定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定地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

↘点“在看”,把好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作者丨何俊宇

编辑丨 虹毕亦辰

审核丨叶?草

原标题:《嘉定民间传说与地名举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