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鉴定云端听证上海法院首例医疗损害鉴
2023/3/26 来源:不详
近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嘉定法院)协助支持上海市医学会顺利完成全市法院、医学会首例医疗损害鉴定在线听证会,成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着力解决医疗鉴定送鉴难的一次有益尝试。
案件回顾
该案系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患者王某因腹痛至l医院就诊,后转w医院抢救,之后分别在j医院及z医院进行后续治疗。为赔偿事宜,王某诉至上海嘉定法院。
案件受理后,法院组织各方当事人对拟送鉴检材进行举证、质证,并移送上海市医学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在等待医疗损害鉴定过程中,王某死亡,王某近亲属陈某某等4人作为原告继续参与诉讼。期间,上海市医学会曾经安排过线下鉴定听证,受新冠疫情防控要求而取消。
“这是一起相对复杂疑难的案件,当事人众多且分散于五个城市,案子进入鉴定程序后,受到当事人曾途经或位处中高风险地区的影响,一直未能顺利举行线下鉴定听证,当事人很焦急。”案件承办法官纪学鹏介绍。
为尽快展开鉴定听证程序,缩短诉讼流程,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上海嘉定法院与上海市医学会积极磋商、共同探索,创新提出由上海市医学会召集鉴定专家组成员,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在线进行鉴定听证的新模式,并征得各方当事人一致同意。
听证现场
上午9点,听证会顺利召开。
纪学鹏宣布在线诉讼规则,代为核对当事人身份情况。上海市医学会工作人员宣读鉴定纪律,专家组主持在线听证。医院的9位专家组成员听取了患方、医方的陈述,并有针对性地向患方、医方进行了提问。线上听证结束后,专家组迅速召开线下评议。
“这次鉴定会是一次特别的‘隔空’鉴定会,法院提供了线上技术支持、会务保障支持、法律程序支持,赶在春节前,与我们共同完成了鉴定会的召开,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缓和了医患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负责人薛晓芳对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的暖心举措连连称赞。
据悉,后续上海嘉定法院将根据上海市医学会专家组作出的有效鉴定意见,进一步展开诉讼活动,加快推进本案的审判流程。
法官说法
当下,医疗鉴定送鉴难已成为当事人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案件的审判效率。为此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将解决医疗鉴定送鉴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作,着力提高医疗纠纷审理质效。上海嘉定法院积极落实,因案施策,努力探索解决医疗鉴定送鉴难的实现路径。
新冠疫情爆发后,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部分案件当事人因曾经途经或居住于中高风险地区致无法及时参加线下医疗损害鉴定听证,导致鉴定听证的取消时有发生。新冠疫情背景下,如何及时有效展开多地当事人参与的医疗损害鉴定听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次在线鉴定听证即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着力解决医疗鉴定送鉴难的一次有益尝试。
年1月1日,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民事诉讼活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的,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并对当事人的选择权等作出原则性规定。
本次在线鉴定听证会的流程设计,将新《民事诉讼法》的原则性规定进行了细化,在法院、医学会、专家组之间的任务进行了分解,为当事人的选择权、异议权、参与权等程序性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法院在线诉讼系统和医疗损害鉴定听证相结合的在线鉴定听证新模式,一方面可以避免鉴定排期时间久致案件久拖不决,及时推进诉讼进程,破解新冠疫情背景下医疗损害鉴定难等难题,另一方面确保在线鉴定听证符合法律规定,保障各方当事人在线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权利。
接下来,上海嘉定法院将进一步总结医疗损害鉴定在线听证经验,在破解医疗鉴定送鉴难的同时,积极探索在线鉴定听证新模式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多地当事人参与的其他鉴定程序中的推广应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到位,切实回应群众诉求,全面提升审判工作质效。
//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
文字:董春凯、纪学鹏、王慧君
摄影:蒋凯雯
责任编辑?
邱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浦江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