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施产城融合缓解职住分离避免长距
2024/8/9 来源:不详上海产城融合的目的很明确,解决职住平衡的问题,思路也很清晰:引导居民在住在距离工作地不远的地方,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在上海实施产城融合的过程中,三个核心问题决定了效果的成败。郊区要大力解决结业问题市中心要较低办公密度产业园区不能过大郊区要大力解决结业问题中外各大城市郊区最大的问题就是成为睡城,而中国的郊区人口密度远远大于西方的郊区。中国的城市的郊区一旦成为睡城,交通的压力将十分巨大:每天有数十万人向市中心通勤。郊区能解决多少就业人口,是职住分离的核心问题。具体到上海的情况,郊区里面既有产业很强,解决就业人口很多的嘉定区;也有以居住为主,长具体通勤现象普遍的奉贤区。郊区要大力解决结业问题,是产城融合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奉贤的一个大型居住区,人口密度其实已经超过了市区。奉贤的一个大型居住区市中心要较低办公密度上海的市中心一直沿着一条明确的道路前进,居民迁出,建设公建。当市区能办公的地方,大于能居住的地方的时候,向市中心的就业通勤就是必不可少的。上海市中心商业化,公建化,代表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先进方向。同时,上海市中心人口迁出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市中心公建越来越多,居民越来越少的问题不可避免。上海市中心的办公密度,不能都像陆家嘴、北外滩一样高,否则需要的大量就业人口就会引起大量的长距离通勤。虽然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需要一些高楼林立的景观,但大部分的城区,还是应该以低密度、生态办公为主。上海金融中心产业园区不能过大大产业园区,由于面积大,居民少,工作人口多,也常常成为通勤的要害地区。上海的漕河泾开发区、张江科技园区,都是典型的工作为主的大园区,每天早高峰都是巨大的通勤人流涌入。虽然大园区体现城市的实力,但对交通是巨大的压力。上海在发展产业园区的时候,也应逐渐走向化整为零、小型化的道路。张江科学城:总面积达94平方公里。张江科学城如果上海的城市设计,能满足上述三个核心条件,那么产城融合就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