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进行时在波澜壮阔的检察实践中砥砺
2025/5/4 来源:不详在波澜壮阔的检察实践中砥砺前进
——第二十四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年会侧记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检察工作的发展呈现“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亮丽景象。检察实践的日新月异、检察改革的推陈出新,让检察事业步入最好发展时期。
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如何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检察理论建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何以检察理论的创新发展引领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推动检察工作更好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
带着时代之问,5月24日,第二十四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年会在天津召开,来自检察实务一线、检察研究基地等不同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
锚定基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检察理论研究
越到重大历史关头,越要重视和抓紧理论创新。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契机,正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滋养,转化为检察理论、检察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新时代检察理论研究,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结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概念、检察观点、检察理论,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体系,更好地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这是新征程上检察理论研究的职责使命,更是确保检察理论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检察机关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最高检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检察研究院)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紧跟时与势,提出了检察机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以法律监督现代化助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既要坚定检察法律监督的“中国式”立场,又要坚持检察法律监督的“现代化”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西方的现代化,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立足于自身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在叶青看来,“坚持党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绝对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
对此,安徽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武深有感触。他表示,检察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检察理论研究亦如此。
“新时代的检察理论研究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命题,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根本道路,在正确方向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新期待。”陈武说。
“既要强化对侦查机关不立案的立案监督,也要加强对不应该立案的撤案监督”“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涉案财物的强制性措施的监督,避免执法的利益冲动”“检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与检察权相适应的内部监督机制”“要及时推动立法,确保涉案企业合规行稳致远”……
学术报告环节,最高检检察案件管理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司法数据治理与量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关于“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的学术思考,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