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葛传槼和他的几本妙书
2022/11/14 来源:不详作者
究究谢
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个很厉害的英语专家叫葛传槼。大学同宿舍一位来自北京的同学,有本心爱的《新英汉词典》,我偶尔借来查阅,知道该书主要编写人员的名单上排在头位的就是这位葛先生(他学生、《英汉大辞典》主编陆谷孙排第二)。后来好像还在什么地方读到过,他给英国牛津大学 的语言学家写信指出对方权威词典中的多处错误,并得到了对方的由衷夸赞。不过我多年之后依然对他印刻深刻,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不认识他姓名中 那个生僻字,不确定是不是可以按上半截读“规”,就特地去查过字典。这次写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社和《英文杂志》,两度写到葛先生,知道他曾在函授学社英文科学习和工作,于是就较系统地查了一下有关他的资料,并加购了几本他的老书。随着了解的加深,我对他的敬佩之情也愈发浓厚,觉得有必要写篇动态对其人其书稍作介绍。
葛传槼幼时家境清贫,初中即辍学,没有读过一天大学,基本上没受过正规的外语教育,也从未有过出国留洋经历,但他通过勤奋自学,摸索出了一条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最终成为一代语言大家,是我国英语教育界的先驱之一,是国内外知名的二级英语教授,被誉为上世纪50年代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三巨头”之一(另两位分别是系主任杨岂深以及跟钱锺书先生过从甚密的诗友徐燕谋)。葛传槼编写的《英语惯用法词典》、《英汉四用词典》和《新英汉词典》等书都久负盛名,影响深远。
葛传槼年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嘉定镇(今属上海市嘉定区),幼年时读过私塾。年,8虚岁时进入普通国民学校(今普通小学)。年毕业,升入江苏省第四中学(在太仓县)求学。一年半后,考取当时在上海的交通部电报传习所,学习无线电报务专业。年底,被派往崇明无线电台当报务生,在此期间,开始自学英语,并报名参加商务印书馆办的函授学社英文科第4级学习。年底,葛传椝用英文写信向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自荐,获得该所英文部部长邝富灼博士赏识,得以进入编译所英文部工作。最初两年担任函授学社的英文科教员,后来从事编辑工作,主要是审稿和改稿。从此,英语由业余爱好转为一生的职业。年,因“一·二八”战事爆发,编译所被毁离职。此后又先后任世界书局编辑所英文部编辑、竞文书局总编辑。年,葛传椝任《竞文英文杂志》半月刊主编。年,葛传椝任上海大同大学文学院和商学院英语教师,这是葛传椝以英语教学为自己职业的开始。年就职光华大学。年秋季,上海大专院校院系调整后,调去新办的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年秋调入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教过大学各年级,也教过硕士研究生。在复旦任教达32年,直至年8月年届八旬时退休。年去世,骨灰入葬故乡嘉定的一个墓园。
曾任共和国外交部长的钱其琛是葛传槼先生的外甥,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过舅父不少的指点和辅导。少年时代,每逢休息日,钱其琛都会到舅父家学习英文。葛传槼带着钱其琛一起看英文报纸,还陪他一起练口语,俨然将其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栽培,为其日后走上外交道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钱其琛的记忆中,舅父葛传椝常穿着蓝布长袍,一贯很瘦削的脸庞,鼻梁上架着一副度数较深的黑边近视眼镜。他生活俭朴,布衣粗食,不沾烟酒。平时言语不多,但心地善良,为人热情,平易近人,是毫无“洋”气的“洋”文教师。钱其琛回忆说,他小时候在学校学英文,回到家里讲,葛传椝一听就说:不对,不对。然后,马上找出一份香皂的英文说明书,当作教材,亲自来教外甥。钱其琛于年考入了葛传槼任教的大同大学的附属中学。
钱其琛之子钱宁写的《留学美国:一个时代的故事》,我们那代留学生不少人都仔细读过,并带去美国当指南。这次查资料,得知他还写过一篇《舅公葛传槼》。他在文中说:舅公的“英文完全是自己在家里学的,还有就是在街上听外国传教士布道,当作听力练习。……说舅公没有出过国,还不够夸张,实际上,他连上海都没出过——除了去过一次黄山休养。不过,据说他根本没有上黄山,只在山脚下的旅馆读了几天英文,就回沪了。……英文是舅公生活中的全部乐趣。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在阁楼上阅读英文报刊。他的‘阅读’,真是‘不求甚解’,全不管内容,只看句型和用法。每当发现文章中有新的短语和用法,并出现两次以上,他就会像发现新的行星一样兴奋,认真记录下来。因此,他的英文有时会比英美人还时尚,而这日积月累的记录,就是一部新英文词典的坚实基础。”
葛传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要算他在年秋给H.W.Fowler写信,为其名著TheKing’sEnglish(《标准英语》)和ADictionaryofModernEnglishUsage(《现代英语惯用法词典》)两书提出若干意见。年1月6日,葛传槼收到H.W.Fowler回信,并在三天后回复,完全不知道对方已在年12月26日去世。此后,他跟H.W.Fowler的弟弟A.J.Fowler又通过8次信。葛先生给H.W.Fowler写的 封信没有保留底稿,第二封信以及给他弟弟的信,都收入了《葛传槼英文集( 集)》。
H.W.Fowler的回信则被收入葛传槼于上世纪30年代选注的Present-DayEnglishProse(BookOne)一书。H.W.Fowler这样评价葛传槼的英语:“Ifindnodifficultyinbelievingthatyouwillattain,ifyouhavenotalreadyattained,yourambitionofwritingEnglishasnootherChinesecan;foryourletterisinfaultlessEnglish,and,longasitis,nowherebetrays,asnearlyallforeigners’lettersdobysometriflinglapseinidiom,thatitswriterisnotanEnglishman.IreceivemanylettersinEnglishfromforeigners,butdonotremembereverhavinghadoccasiontosaythisbefore.Ifthisstatementcanserveyouinanyway,youarefreetomakeuseofit.”。除了对葛传槼的“无懈可击的英语”大加赞赏之外,75岁高龄的H.W.Fowler还谦虚地表示葛传槼对TheKing’sEnglish一书所提的意见尖锐而中肯,承认该书由于写作时间较早,并未严格遵守《现代英语惯用法词典》所述语法规则,应以后者为准。
陆谷孙先生在《真有这等“痴人”?》一文中提到这件事情时说:“常识告诉我们,词典是用来助人查阅从而解惑释疑的,而不是供人从头至尾阅读的。不过,生活中通读词典的迷字奇人并非没有,像我尊敬的老师葛传槼先生就通读过英国福勒兄弟的用法词典,还找出错误若干,写信指谬,得到编者回复,称英国之外有如此深谙英语习惯用法者,实属难得云云。”
葛传槼发现很多英语单词的中文词意义相同,而英语的习惯表述却差异很大,于是花6年时间编写了一本《英语用法大字典》,于年7月由竞文书局出版,这是中国人编写的 部英语惯用法词典,被誉为中国英语惯用法权威。此书年再版过,解放后改名为《英语惯用法词典》在年由时代出版社出版,年再版;年和年,上海译文出版社还出了这书的新版,可见其价值和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买到的这本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再版的《英语用法大字典》,品相还不错,扉页上钤有一个方形印章“缪鸿祥印”,底下写着一行字:“仅存的一本初中时期用参考书”。查知书的原主人缪鸿祥,是国立浙江大学电机系届毕业生,机械工业部仪表工业局总工程师,第二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成员(.8-.11)。年月12月,他曾和几位之江学生步行到闸口、南星桥,进行抗美援朝街头宣传,演出了活报剧“ 是魔鬼”。
(张年顺)、美国伤兵(缪鸿祥)、日本军人(徐芳信)、导演:陈家俊
我还淘到过世界书局英文部主任、编译所所长詹文浒,率领局内 外语精英朱生豪、苏兆龙、葛传槼等编写的两本词典——《英汉作文文法两用辞典》(世界书局,)和《英汉求解、作文、文法、辨义四用辞典》(世界书局,)。前者有颜惠庆题辞,吴稚晖作序;后者更是请了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和黎照寰几位大校长题词,邹鲁和欧元怀作序。当时英汉词典和英语教育受重视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尤其是费时五年、科学编排的《英汉四用辞典》,深受读者欢迎,热销至香港、台湾,数十年盛况不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葛传槼还出版了大量英语学习类书籍,包括《浅易英文选》、《中英时事语汇编》、《英文新字辞典》、《新撰英文尺牍》、《英文尺牍全书》、《全句注音英语会话》、《中国故事英译详解》、《高中英文选》、《日用英文习语》、《作文应用:正则英文简明字典》、《英文刍言》、《英文单字活用法》、《现代英文选注》、《全句注音英语会话》、《现代日用英语会话》、《葛传槼英文通讯集》和《牛津简明字典的查法》等。这些书大多是在上海竞文书局出版的。据《上海出版志》,竞文书局创立于年,创始人、主持人为桂绍盱。葛传槼和桂绍盱关系密切,他们一起合著过好几本书,孔网在售有一本桂绍盱签赠的《英文新字辞典》。从葛传槼的简历可知,他还担任过竞文书局总编辑和《竞文英文杂志》半月刊主编。《竞文英文杂志》创刊于年,历时两年多,共出了46期。
葛传槼自学成才的故事当然励志,他的英语学习经验当然宝贵,他的语言天赋当然令人惊叹,但更难得的是,他能将其心得体会与感悟系统整理成书,嘉惠后学——绝非“鸳鸯绣出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他这些书实操性都很强,而且经过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曾帮助过无数的英语学习者,对当前的英语学习者依然很有助益,无疑是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和时间淘沥的真金。有人在网上推荐了葛老先生的英语学习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