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所知名高校瞄准未来产业,4所为国防

2023/7/25 来源:不详

什么是未来产业?在未来产业中哪些高校走在前列?未来产业对大学生就业有哪些导向作用?

由科技部和教育部最新公布的11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及培育名单”,让公众和学子对未来产业有了更多了解。这11家名单由11所工科类知名高校牵头,唯独少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三所排名靠前的顶尖大学。

这11所高校,包括10家建设试点名单,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1家建设培育名单,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从这11所高校的区域分布来看,北京和上海各占两所,其他7所来自7个省份,华东地区代表的是东南大学、中部地区代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地区代表的是中山大学、东北地区代表的是哈工大、西北地区代表的是西工大、西南地区代表的是西南交大,还有就是中科大,整体布局比较合理。

从入选的高校来看,并不按照传统的高校榜单来选,清北复交四大名校中,只有上海交大入选,江苏和湖北入选的分别是东大和华科,而不是排名更靠前的南大和五大,陕西和四川入选的是西工大和西南交大,而不是西安交大和四川大学,尤其是西南交通大学入选,排名在四川大学和电子科大之后,虽是双一流大学,只有交通运输工程1个专业入选,这次无疑抢了风头。

从整个名称来看,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哪些是今后的“未来产业”。所谓未来产业,一般是指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如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

我们来看看这次11所高校给出的答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的是“空天科技未来产业科技园”,联合建设单位有中关村科学城、沙河高教园,将聚焦空天科技前沿技术,定位为空天科技前沿领域创新策源地、空天科技企业孵化加速示范区、空天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地,形成一批空天科技前沿性、颠覆性重大科技成果并加快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孵化一批科技企业,打造空天科技孕育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

北京理工大学承建的是“国防与信息安全未来产业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联合闵行区政府、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建设“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同济大学联合杨浦区和嘉定区,瞄准“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优势学科为牵引,依托“智能建造”和“智能交通”两大未来城市建设和运行基础产业应用场景,推动杨浦和嘉定形成两个千亿级“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东南大学联合南京江宁开发区建设“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中山大学瞄准的是”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与广州市政府、广汽集团、广药集团合作,其实是包括了两大领域。

西南交通大学发挥交通领域优势,建设“未来轨道交通未来产业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建设“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建设的是“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的是唯一一家培育名单,即“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这或与量子信息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

近期以来,上海、深圳、浙江等相继出台未来产业发展的相关方案和行动计划,这次推动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工作,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区域和科技领军企业协同,着眼未来产业重点方向,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无疑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接下来有望扩大试点范围。

值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