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用VR技术抢占文旅产业,版图至12个
2022/10/21 来源:不详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2.html
近几年,消费升级的大潮席卷而来,在国家政策号召下,文旅产业逐渐衍变成文旅大消费产业,形态亦向日常休闲回归,消费频次高、所需时间短、决策时间快的都市文旅消费逐渐占据文旅产业的半壁江山,承载着大众对日常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未来十年,我国文旅市场规模预计达30万亿-50万亿元,相当于年GDP(67.67万亿元)的73%。在这个群雄竞逐的新沙场,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吸引了创业者前赴后继的激烈厮杀。
成立于年的上海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图科技)便是其中一员。
创图科技自诞生之日起,便专注文旅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从公共文化服务端切入,布局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在消费端,通过文化云(App)为用户提供休闲文旅生活一站式服务;在产业端,为文化机构和旅游景区提供管理和营销工具;在政府端,为文旅主管部门提供行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城市公共服务三者的高效联接。
与同行业竞争者不同的是,创图科技通过核心技术VR数据压缩及网络传输技术,联手上海世博局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由此开启了其在文旅产业的布局,并掌握着公共文化互联网的资源,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核心壁垒。目前已与12个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的文化旅游机构超过16,家,注册用户超1万。
创始人李欣来自以“霸蛮”精神著称的湖南,年大学毕业后就创办了创图科技,15年来一路打怪升级,终于迎来了文旅产业爆发的今天,开启了资本和产业布局的加速度。
创图科技创始人李欣
VR核心技术独创“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很多年后,李欣依然会想起年那场载入史册的上海世博会。在那场人类文明的盛大集会中,上海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接待了多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一起见证了科技与创意交融的美好城市生活。
但此前,拥有多年历史的世博会,一直以实体场馆进行展览,活动结束后展馆即被拆除,所有大师的精心杰作只能通过有限的影像回顾,令人惋惜。
而李欣掌握的一个核心技术,让为期天的世博会实际参观人数超过了7个亿。也正是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打开了创图科技庞大的商业版图。
年,李欣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南下上海,开启了创业之路。第一个项目,就是为上海世博会量身定制的“永不落幕的上海世博会”。
当上海申博成功的消息传来,李欣眼前一亮:自己跟随导师学习多年,已成熟掌握的VR数据压缩及网络传输核心技术可以派上用场了。他直接跑到世博局,提议把世博会搬到网上,让大家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在家“逛”世博。
对于新技术,政府的态度是犹疑的,还在初创期的创图,必须用实力证明自己。于是,来自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的团队,同时竞标,比拼速度和图像质量。
受限于当时的网络带宽,要把现场场景的3D显示流畅又高品质的展示出来,必须要用到3D数据压缩和网络传输技术。最终李欣团队用8秒的打开速度,击败了同场PK的其他国家的竞标者,成为网上世博会唯一的核心技术提供商。
漂亮的一战,打响了创图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名号。世博会结束后,上海市领导来到创图科技参观考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代表之一。创图从幕后走到台前,欲将先进的世博科技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瞄准流量洼地,布局全产业链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创业初期的创图科技敲开了公共文化服务大门,在这之前,这块蛋糕一直被政府牢牢握在手里。借助世博会打通的上海政府资源,李欣开始寻找行业内更深的创业机会。
他发现城市里的文化场馆信息建设都很落后,相比于教育、医疗,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更落后。文化场馆很“穷”,大多是免费的福利设施,馆长们不赚钱也不愿意花钱;尽管每天馆内进出人流量很大,却没有被很好的数据化管理起来。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馆长们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增强。李欣决定,免费为文化场馆打造信息化平台,提供从场馆内活动信息的发布、预约、场地的预约、志愿者招募、培训报名等等一系列的服务,开垦这片公共服务的价值洼地。
从上海嘉定区的文化场馆起步,创图科技很快把遍布嘉定12个街镇的社区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等所有的文化场所,全部汇聚在“文化云”一个平台上。用户打开APP,就能看到身边有哪些文化场所,每天有哪些演出展览,一目了然。还可直接预约订票,凭借短信的取票码现场取票参会。
商业模式上,创图科技通过售卖线下取票机、监控设备等硬件、及对各类文化节的宣传运营来收取费用。
APP上线三个月,单日访问量即达到79万,超过流量最大的上海图书馆,惊动了上海图书馆的馆长来嘉定参观。
流量从哪里来?李欣认为,文化云平台重点解决了公众文化服务领域的信息分散、不对称的痛点。虽然每个场馆都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