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长当了校长们的班主任
2022/11/1 来源:不详初中校长研修共同体启动仪式
“春意江南”的水墨画,“半亩方塘一鉴开”的书法诗句,一幅幅雅致的字画,装置在走道两侧,走在去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办公室的走廊上,赏心悦目,不知不觉就让人放松下来,那种行政部门一贯的严肃形象,在这里被诗情画意所融化。
1.一天跑了四所学校
局长办公室里,没有姚伟的身影,原来一大早他就去到了嘉定区怀少学校“站台”。3月中旬的上海,还有些凉意,怀少学校里却是暖意浓浓。今天是怀少学校(初中)和上海交大附中(高中)结成学术共建学校的好日子,这是嘉定区探索对接中考改革、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的新试点。穿着笔挺西服、做事严谨的姚伟,笑容洋溢,仿佛是给自己的“小孩”找到了一个成长的好伙伴。作为学术共建的主导学校,交大附中和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将在初高中课程衔接、教科研、教师专业发展、优秀学生培育等方面与怀少学校优质资源共享。姚伟前去,是要表明嘉定区教育局将成为其坚强的后盾,提供政策保障这次探索的顺利进行。
共建签约现场(后排中间为姚伟)10:30,仪式一结束,姚伟立马赶赴到了下一站,他取下领带,戴上头盔,穿梭在嘉定世界外国语学校新校舍的建设现场。今年9月份这里就要开学了,姚伟要来看看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教育局和世外教育集团、南翔镇政府进行协调,有哪些困难需要他们支持。学校反映第一年是不是招生计划可以少点,姚伟却很坚定,嘉定区的每一所学校,都要“高开高走”,不能形成洼地,让家门口的老百姓愿意来上学,所以必须“一炮打响”,不能慢下步子。中午,姚伟立即主持了一场协调会,嘉定世外校长,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总裁、上海世外中学校长,南翔镇镇长,副镇长,教育局分管局长等几方人员共同参与,为嘉定世外的招生等关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姚伟的观念是,凡事不留后遗症,能马上解决的,就不要拖。
这边的事情刚协调完,姚伟又动身去到了嘉定新城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工地,它们也将在今年9月开学。对于这两所位于嘉定新城的新建校,该如何让其“一炮打响”呢?姚伟这次想的办法是引进上海中心城区的优质资源。他邀请来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分管局长、委托管理学校校长一行先到现场工地对学校做整体了解,然后移步嘉定新城管委会,会同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分管副主任等一起研究如何把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落地到嘉定新城来。姚伟一边对管委会说,需要教育局做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尽管讲;一边对黄浦区教育局局长一行说,希望他们能根据嘉定新城的区域特点,提供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师资培育、课程建设、特色打造这五方面的整体帮助,可以采取联合办学、派驻校长/副校长、教师交流等多种形式。姚伟要确保的是,开办的第一年,学校理念就开始生根,第二年就可以开花。
嘉定区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有5到7所的学校开办,这是一个人口年轻,充满活力,软硬实力都蓬勃发展的地区。姚伟心中有个信念,一定要让嘉定教育生态跟上城市生态的发展,使教育和经济紧密对接,相生共融。嘉定区通过7种办学模式建立起学校生态:和高校合作办学(如上师大附属嘉定小学、上大附属南翔高级中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如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和教育集团合作(如嘉定世外学校),和中心城区合作办学(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本区优质学校开办分校(如嘉定区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本区优质学校开办分校(如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区域外名校开办嘉定分校(如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市区名校委托管理(如嘉定新城实验中学、嘉定新城实验小学)。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姚伟身体疲惫,但精神奕奕。晚上,他又开始为明天走访调研外冈中学做着准备,他希望外冈中学能以初中强校工程为契机,得以实现转型发展。
2.局长当了班主任
上海的小学教育一直处于高质量高均衡的水平,但是初中教育尚有提升空间。上海市教委在年7月2日发布了《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从全市16个区选择了余所初中,通过政策支持、专业扶持等方式,经过3~5年努力,促进其提质增效,让学生就近享有优质的初中教育。嘉定区截至目前共有12所学校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外冈中学就是其中一所。
“强校工程”的主要任务“强校工程”安排了7项主要任务,主要指向初中学校内涵发展。这里列举其三:一是“双名工程”(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有机融入。通过优质引进、学校培育等途径,加强市级名校长和名师(含培养对象)在“实验校”的配备,确保每所“实验校”都有一名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特级校长)、两名名师(含培养对象、特级教师)。第四期“双名工程”教师“种子计划”优先选取“实验校”中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每所“实验校”有不少于5%的教师纳入教师“种子计划”。从而优化“实验校”校长和教师队伍。二是优质品牌辐射带动。根据“实验校”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优质品牌初中学校领衔组建紧密型集团或学区,鼓励优质民办学校托管,采取“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集中优质资源全方位支持“实验校”。三是专家全程专业指导。市教委牵头成立市级专家指导团队,对各区“强校工程”实施方案和“实验校”三年实施规划进行论证,对各区实施“强校工程”进行专业指导。各区为每所“实验校”配备不少于3名指导专家,指导“实验校”制定学校三年实施规划,形成“一校一规划”,并给予全程专业指导。◎资料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问答
作为“实验校”既有政策优势,也有成果责任。其实按照平均分配,一个区也就5~8所实验校,嘉定区之所以要自我施压,姚伟觉得这是个机遇,必须要抓住。为了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嘉定区给区内36所初中做过分类(分类是动态的,一年一评估,一年一变化),目前是7所示范初中、15所优质初中、14所潜质初中,初中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初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腰部”,腰部不硬,整个基础教育就挺不起来。
这次上海市教委政策一出台,姚伟就眼前一亮,不仅成功申请了12所“实验校”,还从整体规划角度对每所实验校设计不同发展点,例如马陆育才联合中学——综评优化实验校,戬浜学校——师资建设实验校,外冈中学、徐行中学——课程建构实验校。
而且以此为契机,成立初中校长研修共同体,36所初中校长全部参加,姚伟亲自担任班主任,在3~5年里,不仅要12所实验校长足发展,而且全区的初中都要来一次跨越式发展,形成“示范领跑、优质更优、潜质升级”的整体局面。
年1月11日,初中全体校长齐聚金鹤中学,上午,大家观摩了金鹤中学的八场课堂教学展示、学科论坛交流,研修共同体成员分为四组进行互动研讨。下午,金鹤中学校长高红作主题汇报,详细介绍了校园文化和师资队伍建设,副校长李莎、王春梅介绍了学校的德育和教学工作,7位教师代表组成微论坛,探讨在中考改革中,该如何建设教研组。然后是四位共同体组长汇报交流。最后,姚伟总结发言。
初中校长研修共同体在金鹤中学进行研修这就是其中一次研修活动。其实在研修之前,教育局就先到金鹤中学做了情况调研,发现亮点,寻找问题。这次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其他学校学习金鹤中学的经验,也要为金鹤中学解决问题给予启发。
只要研修有实效,在研修方式上,姚伟倡导不拘一格,可以是学校里的一场辩论,也可以是外区实践考察,还可以是理论探讨,每月一次,训练一支“奔跑中的野战军”。
不仅担任“班主任”,姚伟还亲自担任了启良中学的理事会理事长,手把手帮助学校发展。启良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但是近年来,教学质量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在于本地生源纷纷流向民办学校。每年只能招到七八十名生源的启良中学,今年终于“扬眉吐气”,招到了两百多学生。为此姚伟和教育局绞尽了脑汁。
首先,创新管理模式,年4月4日成立学校理事会,建立多元化理事会结构。首批18位理事会成员,由区教育局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区教育学院领导及资深专家、中小学校长代表、社区代表、家长代表、校友代表、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成员包括了中科院科技专家、教育学院教育专家、博物馆馆长、企业家等。
其次,试点嘉定区教育学院与启良中学融合办学,让其成为教育学院教改基地学校。
再次,在校园开放日邀请3所对口小学五年级学生前来“游学”,让孩子、家长体验变革中“全新”的启良中学。
除此之外,姚伟还通过理事会筹集到了万的奖励经费,给校长支配,专门用于教师奖励。
每次去启良中学前,姚伟都会和校长沟通,需要他提供什么帮助,是给领导班子鼓鼓劲,还是给某位教师打打气。
现在的姚伟学会了跟校长们友好相处,而不是做不好就臭骂一通。以前的姚伟可不是这样,经常批评校长,并且总是一针见血。有一次,姚伟到一所学校走访,校长陪着他在校园里正走着,突然看到两个学生打架,学生看到了他们也不害怕,没有收敛的势头,校长看到了也不上前劝说。姚伟对这件事大动肝火,觉得这个校长平时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严重不到位,而且校长在学生面前没有一点威信,不仅狠批了校长一顿,还在大会小会上作为典型批评。
不过,如今的姚伟很少如此了。他希望能和校长们建立一种“友好关系”,有时候光靠批评也达不到效果,需要对他们有更多的包容,强行要他们改变,或者硬派指标与任务,并不能让他们真的从内心深处变化。如果行政部门如此要求校长,校长可能也会如此要求教师,教师再如此要求学生,那么哪一天矛盾激发出来,就是大事情。
所以,姚伟现在更注重如何给他们以指导,从年度计划、学校评估、教育决策上思考如何更能针对学校的发展,上下形成良性的互动。如此一来,局长与校长、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慢慢才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关系链。李希贵校长也曾经说过,“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关系好了,教育才能好。
3.用“品质教育”带动管理
年,在嘉定区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品质教育”就是一个大的教育决策,这让嘉定教育发展有了方向,校长们进行学校建设有了引领。“品”,就是一种评价标准,意味着教育内部自评与社会家庭他评之间的相互校准;“质”,就是达到标准的程度,意味着通过适切的内在结构让每一所学校获得更优质感。
在嘉定,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提到嘉定教育的特色,都会脱口而出“品质教育”。这几年嘉定教育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课堂转型、教师发展上取得的显著进步,和“品质教育”的战略定位紧密相关。
姚伟心中的“品质”内涵,在不同对象那里指向不同,在学生那里是指“综合素质”,在教师那里是指“专业素养”,在校长那里就是指“管理水准”。
为了推进“品质教育”,嘉定区不遗余力,年开始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进行合作研究;每年发布《嘉定区“品质教育”蓝皮书》和《嘉定区教育年鉴》;举办长三角“品质教育”论坛,全国教育效能学术研讨会暨上海市嘉定区“品质教育”改革现场会,品质教育学术节;年起,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聘请27名专家学者为嘉定教育改革发展整体规划、提出政策建议;年~年,进行5大方面、30项内容的教育综合改革;年启动教育综合改革“励新计划”,推进“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等10个主体工程项目。
这几年过来,姚伟一直绷着一根弦,就是学校管理团队的能力提升,因为他知道,要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效能,这个团队是关键。所以,每年教育局除了评教改示范校外,还会评学校文化示范校,其中重要的一项文化就是管理文化、校长精神。
4.谁才是局长心中的好校长
姚伟认为,校长是学校的主轴,就像“蚁王”,没有他的正确指挥,整个“蚁群”就会乱套,即便看起来所有人都忙忙碌碌,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校长管理要有两个核心,一是要有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要站位高,有前瞻性,对学校发展要有整体思考;二是要以师生为中心,依照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取向,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有一件事,让姚伟非常高兴,嘉定区从年开始评选的每年1人的“教书育人模范”人物中,大多都是校长,嘉定区校长群体真正做到了教育者的榜样。
在姚伟心中,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好校长模样,他既可以是于漪那样公认的大家;也可以是在姚伟鼓励下写出《我的一生》的他从前的老校长张世雄,嘉定区不少中小学校长都是从老校长那里培养出来的;还可以是深受孩子喜欢,被孩子称为“爷爷”的杭州文澜未来科技城学校任继长校长。但是,每位校长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情怀,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他还能时常记起这所学校,怀念当时的那位校长。
教书育人模范报告会作者
王小波(《区域教育治理》记者)
责任编辑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