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中考这么难只有6的孩子才能考
2025/3/26 来源:不详在魔都,从孩子上学开始直至上大学,老母亲们的心理路程是这样的:上幼儿园前:哈普耶斯or清北复交,那必须的!上了幼儿园后:TOP2就行了,不比爹妈差。上了小学后:浙大、南大也还可以。上了初中后:同济、华师大也很棒。上了高中后:孩子啊,你的目标是上海大学,可要加把劲啊~最后,孩子稳稳考上了——上海理工大学...其实,不论是幼升小、小升初,还是中考、高考,上海升学难就难在层层选拔,从最开始的千军万马一起奔腾,走到半路发现莫名其妙的少了一半人,再到最后走到终点的就只剩下那一小撮人。在这个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很有可能脱离大部队,以至于再也跟不上。尤其是对于上海中考来说,这一节点上的筛选,无疑便是整个过程中最激烈、最惊心动魄的。曾经,有多少普娃逆袭考上四校八大而成了牛娃,又有多少牛娃仅仅只差1分而永远跌落神坛...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导致上海中考会筛选的如此激烈呢?左老师结合以下3点来逐一分析。
01中考升学之战,激烈无比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以上数据显示,今年年上海参加中考的人数达到了8.4万人,比去年整整增加了1万多人,再次突破历史新高。这再度新增加的中考人数,势必会加剧上海中考的激烈程度,而“民办摇号”和“公民同招”,也是在无形之中加剧了每个家庭的升学压力。所以说,在上海中考所面临的竞争,还是相当之大的。另外,当年中考人数和当年的出生人数差越来越高,这说明并不是所有在上海出生的孩子都会在上海参加中考。而没有参加中考的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种情况:1、辍学;2、回原籍地参加中考;3、走体制外,入读国际学校。那么,这其实也从侧面反应出了上海中考的激烈程度之高,高到让人选择绕道而行。下面再从上海各区的中考(一模)人数来分析下中考的激烈程度。注:因为每年官方公布的中考人数难易统计,所以左老师暂时只收集到了年-年上海各区一模考人数。相对来说,一模考人数会比实际中考人数偏高,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初三毕业生没有参加上海中考(随迁子女)、中途出国等。从以上数据上来看,教育强区浦东区+闵行区的中考人数依然是名列前茅,浦东新区今年年更是夸张的突破了2万人大关,还好浦东新区地大物博,学校众多,能够消化得了这么多参加中考的学子,不然,这还真是个不小的问题。而教育洼地的宝山却在今年突破历史新高,达到了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名校分校相继在宝山区建立,比如世外系、华二系,宝山的整体教育资源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相反,中考激烈的竞争程度也是随着人口的上涨而在无形之中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像松江区、嘉定区、奉贤区、金山区、青浦区,就近6年的中考人数来看,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今年年,中考人数都增加的最多;而像黄浦区、虹口区、崇明区、长宁区,近几年的中考人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02想进好的高中,大浪淘沙
有学可上,并不等于有好学可上。想要进好的高中,大浪淘沙!先来看看四校八大(含分校)年的招生情况。今年年,四校八大(含分校),通过自招、推优、自荐、零志愿、名额分配、平行志愿(1-15志愿),总共也才招收了人。要知道,今年上海的中考人数可是高达8.4万人啊!那也就是说,今年四校八大(含分校)的录取率低到了6.3%,平均个人里面也才大约只要6个人。不得不说,这可真是,百里挑一。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四校八大招生分数线几乎常年都在-之间,而在新中考政策之前,中考满分可是分。这也就意味着,孩子想要考上四校八大,绝不能有半点疏忽。换言之,上海中考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哪怕是最细微的差别,都会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而这个差别是根本无法换回的。引用知乎某高赞回答(知乎ID:chenzhe)来说:“如果你数学哪怕错了一题,哪怕是填空题/选择题(4分),都有可能从上中跌到南模(一本率89%左右,分数线左右),这个时候你的保底可能就不一定是了。”“再错一题,其他的再略微错一些细节,那就有可能从南模跌到位育(一本率75%左右,分数线左右)。如果你大题没做出来,就有可能进的是市二(一本率63%,分数线)。”“很显然,上海的中考,每一分都是非常紧张的,哪怕犯下一个极小的失误,你大学的保底将会从变成甚至比较一般的大学。”“在如此紧张的分数差距下,上海中考怎么简单的了?”如果说上海高考筛选就像是走楼梯,每一分之差就等于往下走一格;那上海中考就好比是滑楼梯,每一分之差就等于往下掉了一个楼层。所以说,上海中考才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大浪淘沙!03新中考政策之下,增负or减负
在新中考政策之下,首先变化最大的就是中考总分的变化,由之前的分,直接提升到了分,从届,也就是明年,正式开始实施。新中考政策的分值划分如下:语文:分数学:分英语:分道德与法治:60分(日常考核30分+统一开卷考30分)历史:60分(日常考核30分+统一开卷考30分)体育与健身:30分(日常考核30分+统一开卷考15分)综合测试:分(70分物理题+50分化学题+15分跨学科案例分析题+15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题)7门等第制评价科目:地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科学和社会、艺术、劳动技术在整整分分值增加的背后,是意味着,从届开始,考生得需要考15门课。相比而言,新中考政策更加考察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但是这也在无形之中又增加考生的负担,毕竟,本来考生的学科负担就很重,何况如今还会加到15门考试科目~另外,新中考招录制度的变化,多多少少也会对考生产生一些影响。也就说,以前的自招时代,在新中考政策之下,会逐渐向生源平衡时代倾斜,对普娃和普高是利好。在老中考中,四校自招比例约60%,市重点约为40%,这部分的生源完全是可筛选的,高中学校能够通过自招考拔高难度挑选优质的生源,而完全不可控的名额分配招生仅占市重点总招生数的15%。而在新中考里,自招仅占15%,名额分配的比例被提高到50%-65%,这其中有70%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这也就意味着,在以后,四校、市重点的尖子生可能会并没有那么多,区重点和普高的差距会缩小。毕竟,优质的生源被均衡分配了。虽然在新中考政策之下,普娃逆袭上市重点高中的机会更大了,毕竟,普高的名额在增加,但是对于想进四校八大的孩子来说,自招+综评依然是必经之路。而在以后,自招的比例已经缩减到了15%!这其中激烈的竞争程度,不用左老师说,相信大家也能够明明白白。上海中考在筛选上的确是如此激烈而残酷,毕竟,只要是走体制内,又想考国内名校,中考是绕不开的一座大山,哪怕会因为这座大山而压得喘不过气来,那父母和孩子也得咬牙坚持。不过,好消息是,随着ZF近几年一项又一项新政的落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比于前些年,现在上海中考的压力确实减弱了不少。这点确实还是值得欣慰的。我是左老师,10年+从教经验,一个专注于上海本地升学解读的女汉子。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一点人情世故!喜欢就来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