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线到火线每一刻都是紧急冲刺,这位
2023/6/28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www.hhlsq.com/
上海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疫情,封控在家、足不出户,让不少市民难免感到些许焦虑和沮丧。尽管如此,这座城市里还有更多的普通人持续奋战在防疫一线,他们满怀希望、努力生活,守望相助、传递温暖。他们用对别人的包容展现自己的大气,用面对逆境的乐观维护自己的体面,用关键时刻的坚守贡献自己的勇毅……这些融化在此次抗疫各种场合中的市民精神,恰恰是上海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这座城市一直以来在不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报今天起推出“平凡人的不平凡战疫·同心抗疫,我在!”专题报道,记录城市中每一个“你、我、他”在这场战“疫”中所绽放出的品格。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
昨天,得知自己获得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刚结束一项建设任务的黄惠冲由衷地笑了。然后,他又紧张地投入下一个项目的筹备工作,“眼下,没有比抗疫更重要的了!”
黄惠冲,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电工班班长,也是一位质朴的农民工劳模。在他带领下,一线电工班组扛起抗疫“重任”,积极参与建设方舱及相关项目,守护着城市运转。
85小时,上千条电线,原本需要15天完成的嘉定临时隔离用房智能弱电安装工程,在黄惠冲率领的10余名电工加班加点冲刺下,顺利收官。紧接着还有另一个项目等着他们。抗疫以来,“从火线到火线”,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嘉定区临时隔离用房建设刚开始时,按原有计划,得花上至少半个月才能完工。黄惠冲抵达现场后,绕着场地周围走了好几圈,发现室外管路错综复杂,这意味着室内铺设时必须再三小心。他特地与设计人员展开沟通,将室内原有的管线重新进行精简编排,保证基本生活需要,也使得项目效率提升。
每一刻都是“紧急冲刺”,每一秒都在“以不变应万变”,这是黄惠冲最深的感受。一间隔离板房内的弱电敷设,得经历5个步骤:加装穿线盒、配管连接、线路敷设、设备终端接线安装、单项和系统调试。过去30年的电工生涯中,每个环节他早做了上千遍,技术手法烂熟于心。“就算如此,我在铺线过程中还是很谨慎,生怕一个小环节失误导致工程延期”。
一天夜里,刚完成一间隔离板房铺线的黄惠冲,收到了一名队员发出的“求助信号”。这名队员所在区域已全部完成铺线,样板房几乎可以“验收”,可在调试时线路连接出了状况,有的视频监控没电,还有的收不到信号。黄惠冲赶到现场检查,他发现由于时间紧,线号标注和设备编号对不上,且天气潮湿使得记号笔标注模糊,从而导致整个工程“暂时停摆”。
“当时就像重置‘毛细血管’一样,一根根归位。”黄惠冲从最里间的隔离板房开始检查,拿起寻线仪、记号笔为一根根线路重新做上标记。通过对线仪,确认每根线路的连接是否“通畅”,从而在弱电间这头将一根根线路接上交换机、隔离板房电线与设备连接。看到弱电间里交换机上一个个指示灯亮起,黄惠冲知道线路都通了。就这样逐一调试,“疏通”了该楼栋近间隔离板房,一直忙到天亮。
这样的“突如其来”,他都记不清有多少次。比起工作的强度,更要克服的是心里的压力。春日的上海,天气阴晴不定,气温有时像过山车。黄惠冲和班组成员只能在工地角落里“席地而睡”,没有被子盖,只能裹着工作服。为了赶工,他们常常错过饭点,有时间吃上一口时饭菜都已凉透。
班组成员在施工过程中多少有些担忧,既担心无法按时交工,也怕被感染。黄惠冲将班组分成两组轮班交叉作业,确保24小时不间断,也让大家有休息的时间。同时,不断叮嘱他们戴好口罩,做好自身防护。成员们纷纷表示:每次任务,黄班长冲在最前面,他没日没夜陪着我们干活,跟着他一起干,我们放心,更有信心。
作者:占悦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