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老将们的这些新问题,该如何解决
2023/9/14 来源:不详哲学家有三道经典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如今,一批创业老将也遇到三道灵魂考问:创新源泉在哪儿?创新产品去哪儿?怎么保护创新动力不衰减?
4月11日至13日,记者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组来到上海,深入十几家企业现场调研,并与10名企业家座谈,走访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翻阅了大量各类市场主体的资料,发现他们对当地营商环境赞不绝口,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担当。
与此同时,创业老将们遇到的新问题,也在提醒人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并非一路坦途。
创新源泉在哪儿?
4月9日,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产品覆盖全球市场。此前,特斯拉在上海的新能源汽车超级工厂,生产了其全球销量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
特斯拉押注中国,除了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还因中国有强大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后者,正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正如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傅懿德所说,中国创新研发中心将为集团的全球创新注入强大的中国力量。
全球竞争对手把生产、研发重心向中国倾斜时,本土企业怎么办?打开创新大门的钥匙在哪儿?
“我们的生命线就是创新。我们用最好的设备和他们竞争。”上海嘉定区政协委员,联影医疗相关部门负责人安少辉说,我们拿到了国家相关部委10个重大专项中的相关创新产品开发项目,结果10个项目都完成了,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变成了产业。
安少辉口中的他们指的是西门子、通用等全球一流厂商。国内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市场,年以前基本都在国际厂商手里,现在,联影医疗等国内厂商正迎头赶上。
创新力的源头,是联影医疗掌握的核心技术,比如图像技术。相关配套的关键零部件,也有70%以上实现了国产化。
再往前溯,技术从哪儿来?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池学聪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创新之艰。
他举例说,公司立项了10个产品,真正能够走到实质研发阶段的最多30%。这30%研发成功后转化为产品规模化生产,最多占2/3。最终市场能接受的产品,不会超过50%。也就是说10个课题,有10%的成功已经属于很幸运了。
10%这个比例,也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们的一致认同。有委员直言,不创新就是等死,创新求的是死里逃生的机会。像熊猫机械这样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成功之处就在于20多年坚持创新。这也说明,创新是一件短期付出多、长期回报巨大的决策,关键是要有定力。
产品去哪儿?
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我国创业者们创新动力十足。
4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大幅好于市场机构预期。海关总署表示,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逐月向好。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一季度出口增长66.9%,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比去年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
也有部分创新产品,遇到了新烦恼。其中,数据产品就是典型。
“哪些数据可以卖,哪些不能卖,有点模糊。我们现在的方法是一事一报。”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红就遇到了数据产品商业化难题。
一位同样从事数字产业的委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说,这是个关系数据安全的问题。全球主要国家都采用从严管理原则。我国数据出境需要遵守相关法规。现在有个现实问题,外资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公司要买数据,怎么算?这个问题,很多国家其实也都没有有效解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毕竟,这个行业太新了,发展也太快了。
境内的问题相对好处理,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困境,就有点复杂了。
一位网络游戏公司负责人反映,游戏平台每年活跃用户大概万,收入80%和用户80%来自国外。有些国家明确限制其发展,个别国家甚至直接禁止运营。
记者也注意到,这家公司的遭遇不是个案。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个别发展中国家也以此限制中国企业投资。
怎么保护创新动力不衰减?
持续创新需要持续激励。相反,则会削弱研发热情。这正是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企业界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