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等15家新能源车企因接入数据行贿,
2024/11/7 来源:不详精细化治疗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9346869.html来源:经济日报中国裁判文书网12日公布的一则判决书揭露了新能源汽车的造假花招。判决书显示,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在内的15家车企为新能源车型数据接入符合性过审,向曾在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任职的项某行贿。15家车企为数据接入过审行贿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截图判决书显示,年7月至年6月,项某在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任职期间,利用负责审核新能源车企新车型数据接入符合性等工作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收受现金、购物卡等形式贿赂共计价值人民币25万余元。行贿方包括奇瑞新能源、比亚迪、众泰新能源、广汽新能源、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研究院、长城汽车、长江汽车、东风特汽专用车、申龙客车、郑州宇通客车、成都大运汽车、金龙联合汽车工业、上海循道新能源有限公司。根据判决书披露,年7月,项某收受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予的购物卡合计价值2万元;年11月,项某收受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予的购物卡合计价格1万元;年4月,项某收受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予现金1万元等等。今年1月17日,被告人项某经电话通知后主动至上海市嘉定区监察委员会办案点,在接受询问时主动交待了上述主要犯罪事实,到案后亦作了如实供述。案发后,项某已退缴了违法所得。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项某身为国有公司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被告人项某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资料显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全称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上海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基础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分析机构。主要职能包括采集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车和充电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数据,开展消费者驾驶行为与充电行为的研究,为全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制定与评估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规划提供咨询服务与决策依据等。截至年2月末,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辆接入现状数据显示,接入车辆数24.8万辆,接入车企数家,接入车型数款。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要对在本市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实施必要的远程实时数据动态监控,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接入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平台。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项某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新能源车接入数据方可申请补贴据第一财经报道,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所主导的数据接入流程事实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企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审批。早在年,上海市发改委发文,明确凡享受上海地方基础设施补贴的单位,其数据均需要传送至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根据申请补贴流程,想要通过补贴与备案审批,车企要将车型的基本信息进入录入,并搭建数据采集平台,然后将自身的平台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对接,数据接入辆车并运行1个月后提交通过数据接入申请,然后给出数据质量检测报告《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质量检测报告》,直至出具《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检测报告》,授权数据接入正式库。完成上述流程,车企才能推进补贴的申请工作。此前,工信部曾于年12月针对苏州金龙客车、河南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深圳市五洲龙汽车等四家“有牌无车”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同时,取消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的生产资质。当时,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年销售新能源汽车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在被处罚的多家“骗补”企业中,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骗补”金额较大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