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出生态环境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组合拳
2025/6/12 来源:不详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纪委监委针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黑臭水体污染,以及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一线监督检查,对敷衍塞责、表面整改的单位严肃查处问责。图为该区纪委监委督查组在洪塘头社区督查“散乱污”企业整改情况。杨怡曼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李自强报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有效突破传统监督模式的瓶颈,打出生态环境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组合拳?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抓政策落实、抓精准监督、抓机制建设,把监督触角向细微处延伸,把监督探头向关键人、关键事聚焦,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压实主体责任“企业污染问题存在多时,你们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企业整改过程中,为什么没有跟踪推进?”面对上海市嘉定区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主任陆华的询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脸尴尬,承认在落实监管责任时出现漏洞。改扩建项目与环保审批内容不符、雨水管道排剩水超标……不久前,一条问题线索摆在嘉定区纪委监委面前。一家从事金属制品生产的集体企业被查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整改推进却动作迟缓,引起周围群众不满。该区纪检监察干部通过连续10天集中调查、与数十名相关人员谈话,让一批督促不力、监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浮出水面。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开展污染防治监督,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不能手软。针对此次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和漏洞,嘉定区纪委监委将启动“一案三查”工作,在严查案件之外,查纠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推动污染防治制度完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把污染防治要求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落实到综合监督单位各个领域、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纪检监察干部马云霞看来,过去工作做不做、什么时候做,执法部门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但现在污染防治是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