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生态惠民,让绿色成为人民城市动
2023/10/10 来源:不详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5863504.html
7月12日
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做客
上海民生访谈
回应市民关切的行业民生工作情况
为大家带来了现场干货
了解一下你所关心的内容吧
提供更多生态空间
加快推动生态惠民工程,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多“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生态空间,让生态底色描绘摩登都市的“生活画卷”,让绿色空间承载市民群众的“诗和远方”。
“新建一批”,全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增加森林面积,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改造一批”,加快推进环城绿带改造和开放休闲林地建设,今年将改造完成7座环城公园;
“提升一批”,大力推进“公园+”模式,提升公园文化、体育、旅游等复合功能;
“共享一批”,积极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
“保护一批”,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城市生态屏障。
“十四五”期间,将按照每年新增公园座左右的目标安排建设计划,今年全市计划新增口袋公园60座、城市公园30座、乡村公园30座,全市城乡公园数量达到座以上。
拓展打造“公园+”
“十四五”期间,按照“打响品牌一批、专业提升一批、丰富植入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总体思路,继续加快公园主题功能拓展,增加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元素,创建各类主题公园,进一步展示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海派文化的时尚包容和江南文化的传承创新,深入结合儿童喜爱的小型乐园、青年人期待的体育设施和老年人适合的健身器材,打造“公园+”的多彩天地。
环城生态公园带持续建设
徐汇区华泾公园、宝山区丰翔智秀公园、普陀区春光公园、嘉定区绥德公园、闵行区梅陇生态公园、浦东新区沔青公园、金海湿地公园等7个改造项目已经于6月底开工建设,计划到9月底形成一批样板段;除此之外,年内还将推动10座环上公园实现开工建设;结合环上公园建设,计划建成6座外环绿道驿站,打通8处外环绿道断点,新增外环绿道18公里以上,打造更加多样的生态空间,到年底,全市绿道总长度将达到公里以上。
到年,整个外环绿带将新增公园36座,加上已经建成的14座公园,在近公里长度的外环绿带上形成布局均衡、各具特色的环上公园群。
“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外环绿道贯通建设,计划打通断点80个以上,建成公里功能兼备、连续贯通的外环绿道;增加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提升绿化品质,实施“四化”(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改造公顷以上。
建立野生动物禁猎区
建立了奉贤、崇明、金山、松江、青浦、浦东等6处野生动物禁猎区,连同本市11处自然保护地和13块重要湿地,织起一张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大网,为科学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优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空间布局奠定基础。
推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
推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市十二次党代会推动更多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的要求,是对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系统建设的有益补充。计划到年,实现个以上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开放绿地万平方米以上,改造成40个以上口袋公园。
开放共享工作意义重大,但难度也很大,涉及到政策、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等方方面面。在此,我们也呼吁更多社会单位,把开放附属绿地和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相信全市一盘棋,上下齐发力,这项工作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美丽街区”让身边皆是“风景”
“美丽街区”已经从“盆景”成为了“风景”,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可以走进的“风景”。今年,将通过深挖内涵底蕴、落实销项管理、强化安全管控、推动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参与度,力争在年内再建成个“美丽街区”。
建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
让城市家具更加精致宜人,让街区温暖更加随手可触。继续深化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一是品质再提升,结合美丽街区建设、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通过新建、改造提升、认建认养、社会共享等方式,年内再优化提升0处以上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二是标准再完善,抓紧研究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和管理标准体系,探索形成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管理导则。三是参与再深化,完善座椅认捐认养细则,探索捐资以外的多元方式;开展市民创意大赛,征集“金点子”,继续扩大社会市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打造“高质量保洁区域(道路)”
让道路更整洁、让街巷更干净,让市民更舒心。高标准保洁区域的建设,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背街小巷和公共场所保洁质量的提升,以辐射效应带来了1+12的市容环境提升成效。经过和两年的建设,现已有个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按照“十四五”规划,到“十四五”末,本市将建成个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总面积将达到万平方米,约占环卫保洁面积的15%。
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恢复
自6月1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来,全市快速调整、有序恢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仅仅不到一周,全市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就得到了迅速恢复。据统计,全市1.3万余个小区中,已有98.4%的小区(村)已基本恢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7月以来,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达到1.42吨/日,湿垃圾分出量达到吨/日,干垃圾处置量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占干湿垃圾总量约34%。全市四分类垃圾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公园里的“烟火气”陆续归来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公园多释放开阔草坪、林下空间等,供游客开展搭帐篷活动。同时也呼吁市民游客开展搭帐篷活动时,要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尽量自备垃圾袋,不乱丢垃圾,养成良好的文明游园习惯。
截至7月7日,座城市公园已恢复开放座,开放率达到97%,除因公园改造或属地疫情形势原因暂不开放外,做到了“应开尽开”。另外,座口袋公园、29座乡村公园、1座主题公园全部开放,8座郊野公园开放7座,总计各类公园恢复开放数量为座。在此,提醒市民游客进入公园活动时,一定要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