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日新增106人到连续22天无新增,嘉

2024/10/8 来源:不详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https://m.39.net/pf/a_4793212.html
嘉定区江桥镇五四村,已经连续22天没有新增病例了。这两天,居民们已按规定有序开放;而曾经,这里是嘉定的疫情“风暴点”,单日新增最高时就达人。五四村是嘉定区最大的一个“城中村”,村宅民房、39家企业、公寓楼房犬牙交错,村中建厂、厂中有厂。在本轮疫情中,五四村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例。它不仅是区级拔点攻坚点位,同时也是嘉定两家市级拔点攻坚点位之一。4月18日,今年53岁的嘉定区江桥镇总工会主席、五四村下沉干部组组长张国民,与同事们来到了这里。图说:嘉定区江桥镇五四村。受访者供图在五四村大约0.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里,实有人口达到多人,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占总人口的88%。而原来的村干部只有十几人。连续几十天高强度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高居不下的新增病例,村民们的不理解……凡此种种,已让他们的身心几乎到达了崩溃的边缘。4月18日,张国民接到了镇党委书记的一通电话。30分钟内,他就与同事赶到了五四村,从此坚守至今。一开始,张国民只带了四个同事赶到五四村,他们分别负责转运、消杀、物资领取以及特保管理。随后的几天里,点位上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增加到了93人。一系列的增援,为五四村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带去了强烈的信心。“抵达驻点后,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数据分析组,排摸全村信息,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张国民深知摸清底数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第一时间掌握“火点”,方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从那天起,工作组会根据每天的动态信息制作日报。根据实际情况,张国民又细分了指挥组、生活保障组、核酸检测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11个工作组,并推出12条“最严公约”,开展村级防疫工作。“整个村子就像是一个大院子,老人多、小孩多,而且硬件条件比较差,绝大多数民房都没有独立卫生间,居民只能去外面的公共厕所,非常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工作逐渐开展,但摆在张国民眼前的困难,几乎是显而易见的:五四村人员密集,巷弄狭窄,有的户与户、栋与栋、院子与院子是互通的,不能完全分割开来,往往一个人感染,就会导致一整栋楼“团灭”。村里80%的人家没有厕所,他们共同使用5个公共厕所。张国民与同事们想过许多对策:比如发放马桶,但部分居民会将粪便与生活垃圾混放,难以处理;比如设置简易厕所,但由于清理车无法在狭窄的小巷中穿行,也只能作罢。最终,工作组选择了“最严格”的公厕管理方式。“村内每个公厕安排两人24小时看守,并要求每次只能进出一人,每次都做好消杀,另外再安排4个保洁员随时清洁卫生。”就这样,随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五四村的新增病例数像“走楼梯”一样下降了:多例、60多例、20多例……到5月7日,新增感染者数字降到了“0”。事实上,在4月18日抵达五四村之前,张国民与同事们已经在江桥镇增建村连续奋战25天了。增建村曾是嘉定区唯一的中风险地区。应该说,本轮疫情最难啃的两块“硬骨头”,都离不开张国民与同事们的付出。在抗疫的这两个多月时间里,张国民感到最亏欠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我母亲86岁,耳背听不见,她就住在增建村,以前我们五个子女每周都会去看望他。”而后来,在张国民下沉支援增建村担任点位长的日子里,由于封控管理,尽管每天经过家门口,都没能去看母亲一眼,“她染病后,是其他工作人员转运走的;她出舱后,我在五四村工作,也不能去照顾她。”在这些日子里,张国民不止一次落泪。在接到母亲“你怎么不来看我”电话的时候,在看到同事们无怨无悔奋战一线的时候,在看到村民们有序排队配合转运的时候……“有一位同事的亲叔叔去世了,另一位爷爷去世了,他们都是当天就继续投入工作。”张国民的爱好是跑马拉松,他已经在全国各地跑了51场全程马拉松。“我觉得,这次抗疫之战就像是我的第52场马拉松。”张国民也经常用跑马拉松的经验为同事们鼓劲,“马拉松跑到后半程会有一个‘撞墙期’,如果没有办法挺过,就会前功尽弃;但是如果你咬牙坚持熬一熬、挺一挺,那么之后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如今,张国民与同事们仍在奔跑,不敢懈怠:“再坚持坚持,就要到终点了。”新民晚报记者杨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