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甘蔗林,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还能造

2025/3/18 来源:不详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嘉定·菊园百果园年12月26日周日8-17时蔗糖研学营等你来!一颗糖从何而来?我们平日食用的糖80%来自甘蔗,所以提到糖时,也会说蔗糖。甘蔗制糖最早见于公元前年的印度《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此后,甘蔗的制糖技术在历代都有所发展,并逐渐形成与蔗糖相关的民俗文化,融在日常的民间生活里。那么,你知道黑甘蔗、白甘蔗、红甘蔗有何区别吗?你知道甘蔗种植前,蔗农要举行“开地仪式”的风俗吗?你想自己动手砍甘蔗、榨蔗汁、熬糖吗?你好奇怎样用榨汁后的蔗渣造一张纸吗?你了解甘蔗的环境及其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吗?如果你对这些很感兴趣,欢迎你加入此次的蔗糖研学。观察测量自己选,自己砍,自己扛削皮榨汁新鲜蔗汁烧火熬糖熬好出锅品尝甜蜜蔗渣再利用捞汁造纸修补边角围圈学习,分享探讨甘蔗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大面积栽种。由学生来做种植区的视觉化你会收获1、在个人发展上多一个机会多一天,让孩子们在甘蔗林中活动,有助于他们身心舒展。知以导行,行以践知,以研促思,以思促写。在研学前查找有关甘蔗的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纪录片,丰富常识和专业知识;带着书本里的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去践行,去验证,做到知行合一;蔗糖独立营里都是同年龄伙伴,在阅读与行走之后,可以相互分享交流,一起学习激发探讨,在团队沟通中激励公开表达,以践促悟;生活是写作的天然素材库,将自己一天里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悟记录下来,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写出有真实的场景和细节,抒发出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如能写出随笔佳作,还可刊登在《新读写》杂志上。2.学科学识上对我们几千年的蔗糖历史文化和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还能亲身体验传统的熬糖工艺。在了解蔗糖后,同时触发反思自我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食糖导致的儿童虫牙、糖尿病等健康问题。3.劳动教育上顺应时节,在甘蔗榨季,让孩子们多一天的田间劳动,砍砍甘蔗,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亲身感受一下蔗农的劳作之不易,多一份同理心。人和人之间远非我们看到的那样,因为蔗糖,我们已经在彼此联结、影响。人物/上海嘉定蔗农周女士课程简介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性探究,基于真实的场景,使用真实的材料来操作,产生真实的影响;过程中孩子有充分的发言权与选择权,不断反思;然后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与修改,最后进行不限于课堂内的公开展示与分享。这就是风靡全球的PBL(ProjectBasedLearning)项目式学习。蔗糖研学,有趣有料,有的玩有的吃,孩子们可以沉浸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探究和学习。此次的研学已经将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融汇在活动设计的全过程。此时,正值年度榨季。就着一根甘蔗,我们上海的孩子在研学中,也可以玩出花样。拉卷尺田野测量,抡砍刀收蔗根,大火炉熬浆,造纸术现用……孩子动手动脑,也动笔动刀,就是来真的。日程安排8:00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汇合,乘大巴前往嘉定菊园百果园9:00常识《蔗糖历史与民俗文化》10:30团体互动:热身和游戏11:00田间认知:在甘蔗林里的观察、测量,计算一棵甘蔗的生长周期田间劳动:收割甘蔗12:00午餐:分餐制,自助形式餐后休憩13:00体行实践:甘蔗称重、去皮、榨汁等创意试验:将新鲜蔗汁熬成糖浆,利用糖浆冷却塑形,做成糖品14:00造纸术:榨汁后的蔗渣再利用,尝试做出纸张来15:30我今日的感受和体悟:激励孩子们作四维梳理和公开表达16:00结营,返程,预计17点抵达报社(户外内容依据天气和现场变化而微调)//蔗糖研学报名对象:6-12岁时间:年12月26日(周日)8-17时地点: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号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交通:集体乘坐大巴前往嘉定区菊园百果园费用:活动费元+交通费元,共元/人(活动费包含课程、导师、研学资料、场地、收割工具、榨汁机器、熬糖设备、分餐自助式午餐、饮水、当日人身保险等。不包含自购商品、个人消费等。)报名:从即日起开始报名,请先添加小新老师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