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的运行密码,纪录片人民之城将
2023/10/28 来源:不详北京治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18.html
每年3月,上海统计局都会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中,是一组组数据。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数字,引起了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刘丽婷的兴趣。
“统计公报上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上海这么大一个城市,到底是如何平稳运行的?”于是,从数字出发,她和主创团队试图用7集系列纪录片《人民之城》探寻这座超级城市的运行密码。
7月4日至7日,《人民之城》将在纪实人文频道播出。每集约15分钟的纪录片,尝试从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食品、水、交通、垃圾分类、文化艺术等民生角度,用数据展现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上海的改变和进步。
在《人民之城》总导演刘丽婷看来,上海这样一座超级大都市的运行,背后一定有其行之有效的规则、体系、流程等,或可称之为“密码”。“尊重这套密码,掌握这套密码,城市就能平稳有序;忽视这套密码,破坏这套密码,城市就会遇到问题。”
那么,这是一套怎样的“密码”?去年10月起,带着这个问题,导演组先后拜访了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多个部门,既发现了更多、更具象的数字,也听到了很多不能仅仅用数字去描绘的故事。“数字和故事的结合,使我们脑海中那套神秘的‘城市密码’慢慢清晰起来。”导演组介绍,《人民之城》的切入点很朴素,每集的话题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更希望展现城市运行背后,一个个普通人的身影,让观众看到数字背后的故事。
川杨河地铁基地是中国最大的地铁停车场,这里有59条轨道,停放着包括11号线在内的80辆地铁车辆。高峰时间段,每两分钟就会发出一辆列车。在这里,导演组找到了地铁11号线驾驶员邹琦。每天凌晨4点,城市还未完全苏醒,邹琦一天的工作已经开始了。通过邹琦的故事,《人民之城》揭示了上海地铁正点率超过99%的秘诀。
镜头来到嘉定区的江桥批发市场,这里是上海市大宗蔬菜批发量最大的一级蔬菜批发市场,承担了上海60%以上的蔬菜供应。在这里,食品检测采样员徐勇敏每天早上5点半开始进行采样和登记,一天下来要在市场里走多步。他的故事,展示了上海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92%的原因。
在黄浦江畔,垃圾运输船船长老丁看着垃圾进行压缩后,装入全封闭的集装箱。每个集装箱能装12吨的垃圾,并实现了干、湿两类生活垃圾的专箱专运。老丁驾驶的垃圾船,一次的运量相当于辆垃圾车,而且由原来的散装发展到了现在的密闭运输、全封闭管理。老丁的故事,解答了不少人心中的疑惑:“上海的垃圾去哪儿了?”
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在奔向各个拍摄地的过程中,最令导演组感慨的是这座“智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浩瀚的数据如同一个个脑细胞,汇聚成城市的“超级大脑”,就连一个小小的井盖上面,都装了井盖位移传感器,当井盖发生15度位移,后台就能收到警报。“像今天的暴雨天气,城市在汛期需要快速排水时,井盖会迅速打开。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么庞大且精致的系统,在维持着城市的运转。”主创介绍。
刘丽婷透露,《人民之城》在讲述每个人物的故事时,也运用了不少数字。“统计公报上是很大的数字,全上海的平均数或总数。而个体身上,也有属于他个人的数字。无数人每天微小的数字,最终组成了属于这座城市的庞大的数字。”在她看来,所谓“人民之城”,意味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每个人都是城市的建设者,正是这些最普通的上海市民,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敬业奉献,支撑着上海这座超级城市的平稳运行。他们才是城市的主角,真正的城市英雄。”
“核实每一个数据的出处,挖掘每一个数字背后的故事。《人民之城》用全新的语言讲述城市的故事,是我们创作的一次探索。”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本文作者:张熠